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文學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厚流光。設計藝術作為文化的獨特組成部分,參與和推動、體現和反映出人類文化的發展脈絡。李軼南教授的著作《中國設計藝術百年:1842-1949》,截取了宏
綠水青山草芬芬,自是人間好風光。讀完鄒瑾先生新作《地坤》,一種別樣情愫在心頭縈繞,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作家在40萬字的長篇中,講述了有“動植物基因庫”之稱的鳳城縣清龜山粗放開發和綠色發展兩條不同
作家孫揚老先生的《黑山虹》是一部歷史題材長篇小說,它為近代民國至解放初期旬陽段家河黑山農民勾勒了一幅興桑養蠶、繅絲織布的農耕文明圖景,具有濃烈的鄉愁味道! 」适率且陨脚D梅為代表的佃農,為反封建、
某電視劇熱播,愛人追得不亦樂乎,我則重溫《史記》卷五、六。觀劇如食嚼過之饃,雖有營養但味道全無,屬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古往今來,有識之士讀書經驗多不勝數,我對“三余”“三上&rdqu
雖然我的讀書范圍愈來愈廣泛,而歷史地理方面的圖書仍然是首選,比如《山海經》、酈道元的《水經注》、唐代學者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徐霞客游記》等等,還有史念海先生的多卷本《河山集》《中國古都與文化
□董信義袁家村的老街上,總會誕生神話和傳奇?此乒艠愫唵,卻隱藏著生活的高貴和生命的壯美。一間名曰“庭皮”的真皮手工藝店鋪,愛與堅守的信念在生長。人總想活出氣象、活出英氣,這也許是一種姿態,
□張妮 我時常在一個個寂靜的夜里輾轉反側,黑夜阻斷了視線,卻將思緒拉得悠長。我將過往翻騰出來,回味反思,和解告別! W會了長大 2000年的時候,我上小學。當時張家洼小學建校已經有40多年,雖然校
□魚鴻小年那天,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踏上回家的征程,途中不斷上演著離奇曲折的小插曲,可什么也阻擋不了我回家的腳步,經過幾天周轉,終于在臘月二十七那天回到了秦嶺深處我曾經的家。當我走進村口,心被那冬季的
□李淑俐 不經意間,在母親的儲物柜深處,驚喜發現小時候我哥用鐵絲編織的鳥籠依然安靜地待在那里,承載著歲月的塵埃。我帶著好奇問母親:“媽,這鳥籠都這么多年了,還沒丟掉?”母親眼中閃爍著溫柔
□李澤仁隨著年齡的增長,歸家的日子也越來越少。然而時間越長,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就愈加強烈。終于,在某個瞬間,我毅然做出了說走就走的決定,騎上我心愛的摩托車,開始我與風同行的歸家旅程。我的家鄉韓城位于陜西
□張秀峰大姨目不識丁,但卻不像鄉下人?偸堑ǖ匦Σ[瞇看著人,言談舉止更是一副見過世面的樣子。外婆生了四個孩子,唯有大姨沒上過學,我一直沒敢問原因,怕大姨不快。也許是因為農村那時候很窮,大姨上面有母親
對于小草這種植物我總有一種特別的情感。每每從它身旁走過,我都會駐足凝望一番,看著小草纖弱的身軀卻依舊蓬勃生長著,有一股不服輸的力量在拼命向上,我心里總會產生許多悸動,一種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 ∥
剁蕎面是延安市吳起縣的特色小吃,其湯汁鮮美、面條筋道。民歌信天游唱道:“羊肉臊子剁蕎面,咱二人拜堂心相連。”人們把剁蕎面比喻為纏綿、美好的愛情,足以印證了這種美食的珍貴! 《缡w面使用的
在路遙留存于世的文字中,很難找到對渭南的描述,可實際上,路遙在離世之前,就曾經踏入渭南的土地! 1992年上半年,我被抽調到渭南市“雙擁辦”,組織撰寫有關報告文學集,和駐華陰某部李政委成為
每次驅車沿西安南二環西行,我對路南的建筑或者景色總是沒有太多感受,可對路北的點滴變化卻十分敏感。在西安的行政區劃中,南二環以南屬雁塔區,以北屬碑林區。因為我是碑林人,碑林區的一切早已融入血液。物本無情
清晨六點多,我被一陣陣嘰嘰喳喳的鳥叫聲驚醒,抬頭望向窗外,幾只麻雀棲息在樹干上,一點頭,一翹尾,嘰嘰喳喳的為清晨奏響了嘹亮的“晨樂”聲。
外甥在新疆工作,好不容易回來一次,想來想去,我覺得最好的慶祝方式是帶他們一家子去旅游。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朋友介紹了壺口和乾坤灣兩個景區。
□曹彥強初秋的巴山,玉米黃的如金,白的似玉,無不訴說著秋的故事,搖曳著豐收的希望,也映照著巴山人的生活模樣。巴山玉米有著巴山人一樣的性格。巴山玉米于孟夏時節破土而出,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一路生長發育、
□張光榮乘車穿梭于溝壑縱橫的高原,一路向北,向與毛烏素沙漠接壤的素有“中國科威特”之譽的榆林進發。秋風里飄飛的思潮,猶如平靜的湖面蕩起的漣漪,猶如詩意般的意境,鑲嵌的是令人陶醉的狂烈。仰望藍
□賀測亮海之南,水云天,走過了海南的春秋冬三季,今年夏天,冒著酷暑,我再次來海南,聽海觀濤,要把一年四季的大?磦夠。每次來海南,所去目的地不同,都會有不同感受。前三次主要是觀景,游遍了海南大大小小的
□溫鋒 晨風教會荷塘邊柳絲輕揚帶著舊夢與新涼敲打著荷葉上滾動的露珠仿佛要擠出昨晚未曾言說的憂傷那些逝去的日子如同凋零又重生的荷花重復著循環不息的篇章 八月是成長的見證收獲的希望陽光灑滿田野稻香溢出故鄉溫
□劉廈村里的空房子越來越多。院子還在,屋子還在,只是人走遠了。屋里的舊床、舊柜、墻上的舊照片還在,院中的老甕、老樹,隨手扔在一旁的笤帚還在,但只有四季的風撫摸著這里的白天與黑夜,只有時光沒有忘記告訴它
安康女作家王曉云的長篇小說《魔芋姐姐》(西安出版社)從內容上看,的確是個傳統題材。因為其著眼的產業是農業,這是中國最為古老的第一產業。著筆的項目是魔芋,雖其種植環節屬農業,加工環節屬工業,營銷環節屬
近日閱讀賀緒林老師長篇紀實文學《走出至暗》,被深深震撼。至深至重的苦難,至純至真的品性,超越常人的故事,精誠所至終于贏得上天眷顧,都在作品中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就像苦難泥沼里長出的一棵大樹,枝繁葉
吳樹民先生剛出版了60多萬字的《故鄉的風華》,時間不長,又出版了這部33萬字的《域外的履痕》,年近八旬,文筆矯健,寶刀依然不老,思維敏捷的青鋒,依舊光澤閃爍。如果說《故鄉的風華》的每一篇都浸透了濃濃的
陜工網——陜西工人報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系電話: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陜ICP備17000697號 陜公網安備61010402000820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站圖文若涉及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