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到極致,讓每一條焊縫都有靈魂,靠的是三分悟性七分癡迷。”“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焊接實訓教師叱培洲,多年來帶著這份癡迷,用一把焊槍書寫著屬于他的精彩故事。
“點固的點一定要點透,不能出現未熔合的情況……”
4月24日,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焊接實訓基地里,弧光四射、火花飛濺,身穿一身利落工裝的叱培洲操作嫻熟,正指導智能焊接技術專業大二學生惠興琦完成細之又細的焊接任務。
“以練促賽,以賽代練”是焊接技術不斷提升的秘笈之一。要躋身國內乃至國際頂尖焊接高手圈,拼的是精巧準確的技藝、異于常人的耐力,以及勇于創新的智慧。
在學生惠興琦眼里,叱培洲是位“嚴師”,更是他職業道路上的一盞引航明燈。
“叱老師非常敬業,對細節的把控非常重要,兩個板之間點固的時候,距離要非常精細,一般前面是3毫米,后面是4-5毫米左右。”
在“嚴師”叱培洲的指導下,惠興琦的焊接技術不斷進步,逐步成長為一名青年“焊將”,曾獲得陜西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
1996年,叱培洲進入西北電力建設第一工程公司,從一名普通焊工一步步成長為焊接技能大師。累計參加火電、核電機組安裝23臺(套),焊接高壓焊口3.5萬多個。帶領青年突擊隊完成艱巨任務22項,參建項目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銀質獎、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等榮譽10項,累計參與解決全國各類電力、石化、航空航天企業焊接修復難題100多次,創經濟效益1.2億多元。
被問及有什么“獨家秘笈”,叱培洲的回答十分質樸——“不要太計較個人得失。”
“步入經市場經濟以后,項目的利潤都不一樣,我在施工過程中從來不挑不撿的,結果是很多時候我干的項目就很有難度,但是收入這一塊就受損失;仡^來我有時想想,沒有這些困難位置或者困難項目的施工,我的技能也提不了這么高。”
記者注意到,叱培洲挽起衣袖時,胳膊上有很多燙傷痕跡。說起從業以來吃過的苦,叱培洲輕描淡寫地說,焊光晃眼、被焊花濺到、被焊材磨破衣服在操作中很常見,干這行不能怕苦怕累。
在叱培洲心里,每一個焊口都是藝術品,馬虎不得,做這行最重要的是堅守,他堅信“好焊工是焊絲堆出來的。”
2016年,叱培洲到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任教后,他將專業實訓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多年來,焊接專業學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100%。
如今叱培洲桃李盈門,他教授的學生超過6000人,多人獲得省級和行業職業院校技能競賽一、二、三等獎,培養企業徒弟和職工獲得省部級獎勵50多人次。
叱培洲:“我覺得現在更多的就是一個技能的傳承和傳遞,另外一個更多的傾向于服務企業,解決企業的生產實際難題。”
近日,叱培洲和他的團隊正在攻堅高性能特種雙金屬復合耐蝕管材成套生產制備技術,用以解決生活飲用水輸送、海水淡化、強酸性介質儲運和深海油氣資源開采領域面臨的管道腐蝕破壞問題。目前相關技術和成果已獲科技獎4項、授權發明專利4件,同時在管材生產制備企業和建筑安裝企業進行了應用轉化。
在叱培洲看來,科技在進步,時代在進步,唯有不斷創新焊接工藝,才能應對更為復雜的作業場景。
多年來,他參與了耐熱鋼焊接工藝研究工作20多項,其中“多種新型耐熱鋼的焊接工藝研究”填補了西北地區空白。由他領銜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以來,團隊發表論文26篇、授權專利42項、科技獲獎20項,解決生產難題、承擔技能培訓和工匠精神報告等活動50多次,已發展成為集智能焊接裝備研究、綠色建造技術攻關、產學研融合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研究型、技能型、實踐型團隊組織。
叱培洲技能大師工作室也被認定為陜西省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人社部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教育部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教育部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工作室。
比起這些榮譽和成就,在叱培洲心里,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如何踏踏實實完成“傳幫帶”任務,幫助越來越多人掌握焊接藝術,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建設。
“今后我們還要繼續傳承和弘揚三大精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讓他們在技能成才的崗位上不斷前進,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不懈奮斗,不懈努力。”
稿件由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起點新聞提供
記者:曹媛媛
責任編輯:胡睿琳
關注公眾號,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